从屡战屡败到梦岗上岸:一名游戏开发求职者的秋招血泪史

📋 事件概述
暂无摘要
从屡战屡败到梦岗上岸:一名游戏开发求职者的秋招血泪史
作者:一名普通但不甘平凡的应届生
2025年的秋天,对于无数应届生而言,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战役。而我,作为其中一员,终于在经历了二十多场面试、十余家公司的筛选、无数次简历石沉大海后,拿到了那份梦寐以求的offer——base地满意、薪资超预期、岗位对口,甚至可以说是“走狗屎运”般的结局。
但在这份幸运背后,是长达数月的自我怀疑与反复挫败。
一、起点并不高:无实习、零项目、临时抱佛脚
我的背景谈不上亮眼:本科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后考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方向为游戏开发,主要技术栈集中在Unity。然而,我没有相关实习经历,直到6月论文提交完成后,才仓促完成了两个练手项目。
7月开始投递实习,结果全军覆没。唯一进入面试的是莉莉丝,却因现场表现不佳一面即挂。8月转战秋招,真正意识到:游戏行业的门槛,远比想象中更高。
二、简历石沉大海:大厂筛选残酷如筛沙
据统计,我共投递了超过20家公司,收到笔试或面试邀约的不足一半。其中,简历挂的名单令人窒息:
- 鹰角、飞鱼、沐瞳、椰岛、网易互娱
- 勇仕、白日梦、大梦龙图、吉比特无界计划
- 灵犀互娱、西山居……
这些名字,几乎囊括了国内一线游戏厂商。而“非92不走游戏岗”的说法,在现实中得到了残酷印证——即便你来自985高校,没有实习、缺乏垂直经验,依然难逃被系统自动过滤的命运。
三、笔试成筛子:一天自制Demo,谁能扛住?
更令人崩溃的是笔试环节。米哈游、三七互娱、点点互动、B站、网易雷火等多家公司,都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小游戏Demo。
有一次,我花了一整天时间,从零搭建场景、编写逻辑、调试动画,最终提交时已是凌晨三点。结果——笔试挂。
这种考核方式,本质上是在筛选“已有成熟项目经验”的人,而非真正考察潜力。对于像我这样临时起步的选手,无异于雪上加霜。
四、面试连环挂:一面成关卡,二面是天堑
即使侥幸通过简历和笔试,面试依旧步步惊心。
我曾三面柠檬微趣,倒在最后一轮;游卡HR面因表示“十月才能到岗实习”而被横向淘汰;腾讯两次投递,网申和宣讲会线下皆止步一面。
最让我唏嘘的是灵犀互娱——一面通过后,周末过去,流程直接终止。更离谱的是,我投了两个志愿岗位,一个挂了,另一个也随之消失,连申诉机会都没有。
这并非个例。许多同学反映,游戏公司普遍存在“横向比较、优中选优”的机制。哪怕你表现尚可,只要有人比你强,就会被无情淘汰。
五、现实警醒:游戏梦很美,但行业很冷
我热爱游戏,从小玩到大,原以为凭借热情和学历就能闯出一条路。但现实告诉我:
玩游戏和做游戏,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如今的游戏行业,早已不是“会写代码就能进”的时代。人均大厂实习、项目经验丰富、技术深度扎实,才是入场券的基本门槛。而“提前实习”几乎成了所有秋招岗的硬性要求,导致没有实习经历的学生根本无法参与竞争。
六、峰回路转:梦岗终至,但代价沉重
所幸,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我最终收获了心仪的offer。业务面试官给予了充分认可,HRBP也给予了极大支持。那一刻,我才真正相信:我不是不行,只是来得太晚。
写在最后:给后来者的几点建议
- 尽早实习:不要等到研三才开始准备,暑期实习就是秋招的预演。
- 垂直深耕:游戏开发岗≠通用开发岗,要聚焦Unity、图形学、网络同步等核心技术。
- 项目为王:两个高质量的个人项目,胜过十篇水论文。
- 心态调整:挂是常态,不挂才是意外。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谈运气。
愿每一位仍在路上的同学,都能穿过风雨,迎来属于自己的光。
📊 舆论分布
💬 评论区
评论功能暂未开放
敬请期待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