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的执念:当‘如鸢’比生命更重要
来源:小红书热搜 #36
时间:2025年09月27日 21:02
作者:编辑部

📋 事件概述
暂无摘要
手术台上喊出‘我要玩如鸢’:当游戏成为比生命更强烈的执念
一则名为《手术台上,病人突然想玩如鸢》的小红书帖子,以近乎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
一名重伤患者,在意识濒临消散之际,用尽最后力气说出的不是“救我”,而是——
“我要…玩…如…鸢……”
这不是段子,而是一场对游戏成瘾性、情感依附与精神寄托的深刻隐喻。帖中描述,病人在多处开放性损伤、心跳微弱的情况下,仍坚持要完成“魂魂争霸”活动、刷日常、抽董奉,甚至惦记着“左慈地宫”的家具保底。主刀医生最终以“术后账号自动完成所有任务”为条件,才说服其配合手术。
这个荒诞却又动人的转折,引发全网热议:
- 为什么一个即将接受生死手术的人,最牵挂的竟是游戏进度?
- 如鸢到底提供了什么,让它超越了人类对生存的本能恐惧?
答案或许藏在游戏的设计逻辑之中。《如鸢》作为一款融合历史、权谋与情感养成的三国题材作品,其核心并非单纯的战斗或抽卡,而是一种身份代入与情感归属感。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不仅是指挥者,更是乱世中的决策者、守护者、爱人。每一次选择、每一段剧情,都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对于现代人而言,现实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与压迫感。工作、社交、经济压力让人喘不过气。而游戏,则成了唯一可以掌控节奏、获得即时反馈、体验被爱与被需要的空间。
“我想…打…守护神…想拿…魂糕臼…我的约会…”
这些看似琐碎的诉求,实则是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她想完成的不是任务,而是那份久违的、稳定的日常感。
更讽刺的是,医生最终用“策划会出新内容”来安抚病人——这恰恰揭示了游戏运营的本质:用未来的承诺,换取当下的忠诚。
我们笑称这是“赛博续命”,但细思极恐:当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完全系于一个虚拟系统时,这个系统是否也应承担某种伦理责任?
如鸢,不只是游戏,它已成为某些人心中的“另一个现实”。
📊 舆论分布
45%
正面占比
45%
正面观点
25%
负面观点
30%
中立观点
💬 评论区
评论功能暂未开放
敬请期待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