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互娱陷信任危机:代号鸢抽卡争议与玩家情绪全面爆发

📋 事件概述
暂无摘要
玩家情绪集体爆发:灵犀互娱深陷口碑危机,代号鸢等游戏运营问题引众怒
近日,灵犀互娱再次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焦点,大量玩家在微博平台集中发声,表达对旗下多款游戏运营策略的强烈不满。从《代号鸢》(国服名《如鸢》)到《旅行青蛙·中国之旅》,用户情绪持续发酵,围绕抽卡机制、剧情缺失、频繁联名、经济系统失衡等问题展开猛烈批评,质疑声浪直指公司商业策略与玩家体验之间的严重失衡。
“抽空钱包”:代号鸢的付费压力让玩家不堪重负
多位玩家反映,《代号鸢》作为灵犀互娱主打的沉浸式剧情卡牌手游,虽以东汉末年为背景、女扮男装的广陵王为主线设定吸引大量女性向用户,但其运营模式正逐渐透支玩家信任。一位ID为“猪缺钱”的用户控诉:
“打开死鸟看见自己才将将开完一个男主约会剧情含泪又打开了充值界面,这个农村大富翁真的把我掏空了一滴都没有了。灵犀互娱,我一个月只有三千块钱工资,我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我干的是正经工作。”
此言论迅速引发共鸣。不少玩家表示,游戏内关键剧情需通过高成本抽卡解锁,而限定角色池(如密探池)无法跳过,导致“非酋”玩家陷入无尽充值循环。更有用户直言:“不能跳的密探池一个接一个,联名也是一个接一个”,暗示灵犀互娱采取高频、高门槛的商业化节奏,持续榨取用户价值。
剧情缺失成痛点,SP角色“无传记”引众怒
除付费压力外,内容缺失也成为玩家愤怒的核心点。有用户愤怒质问:
“为啥sp凤仙没有传记故事啊灵犀互娱恨死你了”
这一声控诉折射出玩家对角色深度塑造的强烈期待。在剧情驱动型游戏中,角色背景与情感线是维系用户粘性的关键。然而,部分高稀有度角色上线后缺乏完整叙事支撑,被批“仅为氪金符号”,严重削弱游戏代入感。
与此同时,关于新角色“董奉”即将上线的消息也引发焦虑:“你告诉我11号上董奉?!我特么只有这点了灵犀互娱 想赚钱 哈哈”,言语中充满无奈与讽刺,反映出玩家在持续高强度运营节奏下的疲惫与无力感。
玩家信任濒临崩塌:从“期待”到“自会造谣”
更令人警惕的是,部分用户已对灵犀互娱失去基本信任。一位网友写道:
“秉持着交给灵犀互娱一定会搞砸的理念,我已经把期待放到最低,只要有脸其他的我自会造谣”
这句话既是对过往运营失误的总结,也揭示了当前玩家心理防线的彻底溃败——不再相信官方能做好内容,转而以“自圆其说”的方式填补叙事空白。这种“反向创作”虽体现玩家热情,却也反衬出官方内容供给的严重不足。
此外,关于角色“吕布”是否即将上线的猜测,更牵动老玩家神经。有用户激动表示:
“如果这次是吕布,剧情里要是没有把袁基的人设给丰满一点,完善一点,再搞绿茶刻板印象,我就弄死你”
这不仅是一句情绪宣泄,更是对角色塑造专业性的严肃要求。玩家不再满足于“出卡即胜利”,而是 demanding 更深层次的叙事尊重与人物逻辑自洽。
运营疑云:关服传言与系统机制僵化
在负面情绪累积之下,关于《代号鸢》是否将关服的猜测悄然浮现:“代号鸢是不是要关服了灵犀互娱是不是要倒闭了”。尽管尚无证据支持,但此类言论的出现,正说明玩家对项目长期存续的担忧已开始蔓延。
与此同时,《旅行青蛙·中国之旅》也被曝出机制问题:“一个没看住又把独苗插上了…这机制还不改的话,等到灵犀互娱倒闭也解锁不了全部词条”。该游戏本以轻松治愈著称,但部分收集机制被指过于苛刻,导致玩家成就感难以达成,反而滋生挫败感。
结语:商业与体验的天平,还能挽回吗?
灵犀互娱曾以《三国志·战略版》等产品奠定市场地位,但在女性向、剧情类赛道的拓展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当“抽卡—充值—缺剧情—再抽卡”的循环成为常态,玩家的热情终将被消耗殆尽。
如今,玩家不再只是消费者,更是内容共创者与品牌监督者。若灵犀互娱仍执意将短期营收置于用户体验之上,那么今天的微博声讨,或许只是未来更大危机的前奏。
📊 舆论分布
💬 评论区
评论功能暂未开放
敬请期待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