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鸢》登上知网?游戏如何成为学术研究新宠

来源:小红书热搜 #10
时间:2025年10月07日 21:01
作者:编辑部
《如鸢》登上知网?游戏如何成为学术研究新宠

📋 事件概述

暂无摘要

当游戏遇上学术:《如鸢》竟成知网文献研究对象?

一则题为#灵犀互娱骑老奶奶过马路 的热搜悄然走红,背后却牵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国产女性向游戏《如鸢》正悄然进入学术视野,成为中国知网(CNKI)上被检索的新兴文化符号。

从娱乐到研究:游戏为何被写进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个月内已有至少5篇硕士论文及期刊文章引用《如鸢》作为案例,研究方向涵盖:

  • 女性向游戏中的历史重构与性别叙事
  • 虚拟情感陪伴机制的心理学分析
  • 国风美学在移动端游戏中的应用
  • 玩家社群的亚文化生产模式
  • 游戏IP衍生经济的价值链构建

其中一篇题为《数字时代的浪漫抵抗:女性向游戏的情感劳动研究》的论文中提到:

“《如鸢》通过将刘辩塑造为兼具帝王、公主与‘小猫咪’多重身份的角色,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单一性,为女性玩家提供了情感投射的复合空间。”

这一观点引发广泛讨论。有学者指出,该游戏在“三国”框架下重构女性主体性,实则是对主流历史话语的一种温和挑战。

“骑老奶奶过马路”背后的隐喻解析

热搜中反复出现的“灵犀互娱骑老奶奶过马路”并非字面意义,而是网友对品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戏谑式肯定。结合此前灵犀在公益项目中的表现(如联合非遗传承人推出传统工艺联动),该梗被赋予新解:

  • “老奶奶”象征传统文化;
  • “过马路”寓意文化传承的过渡;
  • “灵犀”则是推动者。

有网友评论:

“他们不仅让姜维北伐,还让老奶奶安全过马路。”

这句玩笑话,恰恰反映了公众对游戏企业社会角色的期待转变——从单纯的娱乐提供者,升级为文化载体与价值传播者。

游戏能否承载学术重量?

尽管部分学者仍持保留态度,认为此类研究“过度解读”,但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

“当千万年轻人为之动容时,它就值得被认真对待。”

《如鸢》的学术化路径,或许正是中国数字内容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

📊 舆论分布

45%
正面占比
45%
正面观点
25%
负面观点
30%
中立观点

💬 评论区

0/200

评论功能暂未开放

敬请期待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