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亮”不再姓诸葛:灵犀互娱的IP重塑边界之争

📋 事件概述
暂无摘要
当“诸葛亮”不再姓诸葛:灵犀互娱的IP重塑边界之争
近期,灵犀互娱旗下新作《代号鸢》中诸葛亮的立绘设计引发轩然大波。从三次元到二次元,从男性向到女性向,这位本应手持羽扇、运筹帷幄的蜀汉丞相,竟以一种近乎神祇的形象登场——身披流光长袍、手持龙头拐杖,头顶悬浮七星灯,面容兼具东方清冷与西方雕塑感,被网友戏称为“佛家观音与希腊波塞冬的结合体”。
这一形象的争议远不止于审美层面。核心矛盾在于:当历史人物被彻底重构为幻想角色时,其文化锚点是否还存在? 有玩家痛心疾首地指出:“诸葛亮首先是诸葛亮,其次才是游戏给他加的设定。”他顶着这个名字,就承载了千年以来的文化记忆与集体认知。而如今,羽扇不见了,纶巾消失了,甚至连最基本的服饰特征都被抽象化为某种“神性符号”,只剩下拐杖上挂着的七星灯勉强提示着一丝关联。
“这里是东汉,谁在cos希腊女神像?”
这句网友的质问直指要害。灵犀互娱似乎陷入了一种创作悖论:越是追求“创新”,就越远离角色本源;越是强调“美学突破”,就越割裂用户情感联结。对比《三国杀》中虽风格化但仍保留羽扇与书生气质的诸葛亮,《代号鸢》的版本更像是借用了名字的全新原创角色,而非基于历史原型的再演绎。
更有玩家调侃:“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不是卧龙先生,是雅典娜下凡。”这种荒诞感背后,是对IP尊重度的深切忧虑。当吕布尚有方天画戟、曹丕还能看到葡萄串作为视觉符号时,诸葛亮却只剩下一个毫无辨识度的“神性剪影”,这无疑是对角色符号系统的严重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灵犀互娱过去在《三国志·战略版》和《三幻》系列中对历史人物的处理相对克制,即便风格化也未脱离基本框架。而此次《代号鸢》的激进尝试,或许反映了其向泛二次元、女性向市场转型的决心。然而,转型不等于割裂传统,创新也不应以牺牲文化认同为代价。
目前,#代号鸢诸葛亮重做#、#灵犀互娱你还我小正太诸葛亮#等话题持续发酵,部分玩家甚至呼吁发起形象重制。对于一家长期深耕三国题材的厂商而言,如何在艺术表达与文化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为无法回避的命题。
毕竟,我们怀念的不只是一个立绘,而是一个民族记忆中的智慧化身。
📊 舆论分布
💬 评论区
评论功能暂未开放
敬请期待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