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6万五铢钱无处可提?玩家追问《代号鸢》虚拟资产如何变现

📋 事件概述
暂无摘要
2656万五铢钱无处可提?玩家追问《代号鸢》虚拟资产如何变现
近日,一位小红书用户发布了一则引发广泛讨论的帖子:‘我在《代号鸢》这个游戏里有2656万五铢钱和45133白金币,但是怎么提现?是打电话给灵犀互娱吗?’ 这一提问迅速登上平台热搜,不仅点燃了游戏玩家对虚拟资产归属权的思考,更将游戏公司背后的经济逻辑推上舆论风口。
虚拟资产≠现实财富:一场认知错位?
该用户在帖文中提到的‘五铢钱’与‘白金币’,是《代号鸢》这款由灵犀互娱开发的古风恋爱养成类游戏中常见的两种虚拟货币。前者主要用于日常任务消耗,后者多通过充值或限时活动获取,属于高价值游戏资源。
然而,用户试图将这些游戏内资产‘提现到银行卡’的行为,暴露出部分玩家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认知模糊。目前我国《民法典》第127条虽明确‘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并未赋予玩家对游戏币的绝对所有权,也未建立其与法定货币之间的直接兑换通道。
‘游戏内的货币本质上是服务使用权的体现,而非金融资产。’——某互联网法律研究者指出,‘用户购买的是娱乐体验,不是投资标的。’
灵犀互娱未设提现机制,官方回应强调‘禁止交易’
记者查阅灵犀互娱官网及《代号鸢》用户协议发现,游戏内所有虚拟物品均标注为‘不可转让、不可赎回、不可兑换现金’。这意味着,即便玩家拥有巨额虚拟资产,也无法通过官方渠道实现变现。
此外,协议中明确写道:
- 玩家仅获得虚拟物品的使用权
- 严禁任何形式的账号买卖、虚拟货币交易
- 违规者将面临封号处理
这一规定与腾讯、网易等主流厂商保持一致,旨在防止游戏经济系统被外挂、工作室和黑产操控。
‘模拟盘理财’类内容误导,社交平台泛金融化隐患浮现
值得注意的是,该用户在话题中添加了#投资 #金融理财 #量化交易 等标签,反映出当前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泛金融化’内容的蔓延趋势。不少博主以‘游戏代币理财’‘账号估值’‘游戏基金化’等概念吸引流量,甚至鼓吹‘用游戏打金实现财务自由’。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游戏公司对第三方交易平台持打击态度。以《代号鸢》为例,其运营团队曾多次发布公告,清理非法交易群组与代充渠道。
虚拟经济边界何在?玩家需理性对待‘数字财富’
此次事件虽起于一条看似荒诞的提问,却揭示出深层次问题:
- 玩家对虚拟资产的心理估值日益提升
- 社交平台内容生态对游戏认知产生误导
- 监管尚未明确虚拟财产的流通规则
专家建议,玩家应理性区分‘游戏投入’与‘真实投资’,避免陷入‘沉没成本陷阱’。同时呼吁平台加强内容审核,防止‘资金盘’‘庞氏骗局’借游戏之名进行包装传播。
归根结底,《代号鸢》中的五铢钱不会变成人民币,灵犀互娱也不会开通客服专线办理‘提现业务’。游戏的本质仍是娱乐,而非金融工具。
📊 舆论分布
💬 评论区
评论功能暂未开放
敬请期待后续更新